誰來問凱蒂貓是否也流了汗?

            ☉張小虹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880821

版權所有  張小虹


       

可愛的凱蒂貓,讓在麥當勞門前大排長龍的 民眾大打出手,也讓相繼加入筆陣的文化工作者,唇槍舌劍,連日來時論廣場上一片刀光劍影。
      但在你來我往的爭辯中,似乎隱然浮現一種 二元對立的僵局:「菁英觀點VS.庶民觀點」,
並簡化為「資本主義機器、商品神話批判」VS .「消費有理、幸福無罪」的各擁其主。此二元對立不僅阻斷了溝通對話的可能( 一時間帽子、標籤亂飛,誰才是「菁英」?誰才是「政治正確」?)更將台灣在地的文化研 究開倒車般拉回古早「高蹈?通俗」文化的對立模式。早年那些清教式的文化工業批判者, 視消費者如呆瓜笨蛋者,不早已經是「泡在酒精缸裡的孩屍」了嗎?那種歌頌消費者萬能, 透過消費「做自己」並實踐民主多元的商品大同,不早已經是老掉牙、過了時的市場促銷修 辭了嗎?為什麼我們又在此間論述所投射出的假想敵中,再一次瞥見這些對立的死灰復燃。

       也許重新開展討論觀點的方式之一,便是要 解構此已然成形的二元對立模式。「菁英觀點   VS.庶民觀點」之所以成立,必建立於一種預設 之上:菁英不消費而庶民不反省。在此種預設之下,大學教授一定不可能是個凱蒂貓迷,而 一個凱蒂貓迷一定不可能聽過「綠色消費」的觀念。如果有一個讀過馬克思卻依然眠思夢想 一只第凡內鑽戒的女人存在(像朱天心短篇小說〈第凡內早餐〉中所述),或有一群也許沒 讀過馬克思卻以實際行動抗議消費不公的民眾出現(像主婦聯盟的眾家姊妹,像台灣行之經 年的消費者運動),那我們也許將更知道消費 慾望的繁複糾結,實非任何簡化的二元對立所能涵蓋。

       叫意識形態也許太沈重,叫幸福人生也未免 太輕易。在思考消費問題時,不必然導向反消    費,一如也不必然全然擁抱消費。在資本主義 高度發達的今日,一名執迷不悔的戀物癖者,在消費商品的天羅地網中,依舊可以有著「微 游擊戰」的可能,隨戰隨走而更樂此不疲。像是把穿裙子的Kitty與穿褲子的Daniel當成一對 女同志T婆的創造性挪用,像是把無尾熊Patrick和Haray當成一對卿卿我我的男同志伴侶的 歪讀想像,像是……。

        當主流時髦商品愈是單一化炒作之時,媒體 與評論不是更該大張旗鼓地「多元化」報導與   創造次文化的歪讀與挪用空間。而同時「消費 與生產」、「個人與結構」也可以是彼此勾連而非相互對立的思考觀點。像在電視機前,我 們看見在大熱天排隊買凱蒂貓的群眾,汗流浹背而怨聲載道,但在電視機前,我們看不見是 否也有一批汗流浹背而怨聲載道的人,在工廠裡趕製凱蒂貓呢?麥當勞推出「中國製造」的 凱蒂貓,一般人的焦點皆放在「中國」做為一種符號的討論之上,從穿旗袍的凱蒂到台海風 雲的緊張關係(用「貓狗小事」逃避或移轉「國家大事」),辯證此消費「中國符號」的心理機制。

         但符號是否也有汗水?「中國製造」讓我們 想起曾幾何時台灣乃是世界重要的玩具生產國,多少人犧牲了童年,在客廳即工廠裡剪裁絨 毛布塊,為台灣的經濟奇蹟出一份力;「中國製造」也讓我們間接想起迪士尼的卡通週邊產 品,在勞力密集的第三世界捅下的許多樓子:雇用童工,不遵守最低工時與基本工資,慘無 人道的「苦力工廠」(Sweat shop)等,在未被揭露之前,我們哪裡知道,一些孩子們的幸 福快樂,乃是由另一群犧牲了幸福快樂的孩子們所創造的殘忍事實。

         雖是促銷活動,但麥當勞能以市價十分之一 的低廉價格大量供貨,我們有理由懷疑其中的  成本比例分配。而媒體似乎也該不再一窩蜂地 只報導又有多少人在大排長龍,為商品「造勢」而去開發一些我們做為消費者關心卻又不 得其門而入的相關議題。

        凱蒂貓當然可以買,而凱蒂貓是否流了汗, 當然也是要問的啊。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國文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