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merican Dream (1961): Students' Response

 

Subject  荒謬劇場─人本主義的敗亡
Posted by  Jerry
Posted on  Tue Apr 25 09:57:54 2000

奧比的荒謬劇《美國夢》是一齣描寫美國現存扭曲的價值及「美國夢」被曲解甚至破敗的喜劇。劇中的角色只具其義但不見其名,馬僧稱這種人物為「符號式的人物」。「符號式的人物」具有文化上普遍性的意義,通常荒謬劇作家常利用這類共通的特色(如爸爸、媽媽、年輕人)間的互動來突顯外在環境或價值體系的被誤解和扭曲。相對於「符號式的人物」的另一種人物塑造便是馬森所謂的「腳色式的人物」。這種人物塑造是不見其義且空有其名,它的名稱不具意義,因為其意義是取決於外在價值或意識型態之附加﹔也就是說,外在的框架先存在,在將不同的腳色安插進去。以馬森的《腳色》為例,劇中人物爭(不)當父母,它們也都了解父母親在社會上的普遍形象,但是誰來當並不重要,只要有人能被安插進這些個位置即可。在此父母的角色變成了外衣一般,具有可隨意穿脫的特色。劇中不時出現的如「人人都會……,人人都有……」、「你們說我是誰」等的對白,呈現了一種人云亦云的社會共通現象,以及人的地位和角色皆取決於外在的價值。這種沉浮於社會價值體系與意識型態中的人物類型,正宣告了人本主義的死亡。

 

 

 

Subject  於荒誕中觀照人性:Edward Albee
Posted by  Hosanna
Posted on  Mon Apr 17 10:48:09 2000

Edward Albee 的《美國夢》於1961年的紐約第一次演出。劇中的角色只有五人:爸爸,媽媽,奶奶,貝克女士及年輕人。這五人點出了一個家常發生的問題:老人安養問題,夫妻關係、母女關係、丈母娘與女婿關係、孩子的教養問題,個人對名利物質的追求;還有販嬰的行為、兒童虐待及朋友關係。
  首先,我們注意到劇名《美國夢》與整齣戲的關係。劇中的美國夢是個年輕人,有良好的禮儀及迷人的外貌。但是他卻只是一個虛有其表的草包。而且喪失了所有七情六欲,只為錢而活。諷刺的是,幾乎劇中的每一個人都愛「美國夢」。爸爸,媽媽從年輕就想要;貝克太太賣「美國夢」。而身為美國夢的化身的年輕人呢?他只是一個為錢而活的行屍走肉!只有奶奶,起初雖被年輕人的外貌所惑,但不久就認清了美國夢的本質,並用他來戲弄其他人。
  其次,每一人在不同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爸爸除了是一家之主,也是人家的先生、女婿。媽媽呢,是太太、也是女兒。而奶奶是人家的媽媽,也是丈母娘。好笑的是,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中,沒有一個與他們的稱謂相稱;而且他們沒有一人做好在每一層關係中的角色。事實上,媽媽才是一家之主;爸爸像是媽媽的兒子;奶奶像是媽媽的女兒。所有關係都錯亂了。毫無關係的年輕人,最後竟成為這家人的小孩;而貝克太太從婦女會主席變成人口販賣份子。
  最後,奶奶向觀眾做靜聲動作及閉幕語。在技巧上,她造成舞台與群眾間的互動;也使戲落幕後,觀眾繼續思考《美國夢》在喜劇特色外,所要表達的嚴肅問題。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