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夜麻》: Students' Response

 

Subject  黑色的社會寫實OUTLINE
Posted by  linethan
Posted on  Mon May 29 13:20:15 2000

黑色的社會寫實—大衛.馬密(David Mamet)之『大亨遊戲 』
(Glengarry Glen Ross )與 Oleanna及紀蔚然之『也無風也無雨』與『夜夜夜麻』

Introduction:
大衛.馬密之『大亨遊戲 』與 Oleanna及紀蔚然之『也無風也無雨』與『夜夜夜麻』等四部戲皆為呈現語言力量,角色少但注重角色發展的戲。紀蔚然的作品深受馬密的影響。而四部戲中所注重的揭示社會「黑暗面」,觸角由業務員的世界、教育界、家庭、到朋友關係,為現代社會人與人間不斷地衝突與受大環境所侷限的主題做出令人省思的批判。
I. 大衛.馬密之『大亨遊戲 』(Glengarry Glen Ross )
A. 以戲劇語言作為動作與行動—
1. 業務員的世界—駕馭語言以求生存。
2. 業務員世界中造作與捏造的語言。
3. 行話的存在。
4. 語言暴力、對立與髒話。
5. 語言與角色的對立。
6. 一個不需要與生意無關的言語的世界。
B. 無止盡的貪婪及道德的淪喪,為求財富不擇手段—馬密曾於評論『美國野牛』(American Buffalo)以及『大亨遊戲 』中的資本主義主題時說道此二部劇皆 “‘set deeply in the milieu of capitalism [which is] obviously come and gone’”(Dean 191)。
1. 平民間的的人際關係因社會現實而扭曲、轉變,造成個人道德觀的變形。
2. 美國夢的破滅—房地產業務員及買家共同的夢的破滅。
3. 業務員世界的失控與冷酷。
4. 生意人與混混間的模糊界線(196)。
5. 物化的人際關係。
C. 曖昧與神秘性—業務員的語言真假難辨。
D. 充斥全劇的憤怒情緒引導劇中角色的決定。
E. 維持男性自尊的戰爭。
F. 獎、懲二元論的世界:『凱迪拉克、牛排刀或炒魷魚』。
G. 問題與討論
1. 馬密曾於一次訪談中說: “the American ethic of business, of boosterism, never made anybody happy. It has made a lot of people rich, but it never made anybody happy. So we live in a very, very unhappy country here. I have always considered it to be part of my job to talk about the things that I see, and certainly the most pervasive aspect of America is that we are so damned unhappy over here, but we are smiling all the time” (191).試對以上的談話做出評論。
2. 試比較Mamet的Shelly Levene與Arthur Miller的Willy Loman。
3. 試比較不同的業務員的態度,那一位最適合生存於此界,又誰最不適合。
II. 大衛.馬密之Oleanna
A. 以戲劇語言作為動作與行動—
1. 語言暴力。
2. 片段的語言(elliptical dialogue)。
3. 藉由相關話題,烘托一存在一主線中(through-line) 的主題。
4. spartan stage—焦點與角色上,舞台佈置簡單。
5. 簡短與簡單語言的力量。
6. 日常語言的藝術性(Barnet 985)—日常語言中所具有的暗示性、節奏與韻腳、重複性使日常語言具詩的特質。
7. 語言作為溝通工具的無能與語言的模菱兩可。
8. 電話聲與講電話的煩擾與介入。
B. 師生關係—最直接的權力關係的探討
1. 反省作為師長者視為己有的詢問權、測試權、懲誡權的問題。
2. 個人能力、公平、喜好等議題在此種關係下的尷尬。
3. 師生權力關係
i. 在教育機制下首先要確立的目標即是經由『溝通過程』(communication process)『控制手段』(control device)確立『師生關係』的體制(Hubert-Leibler 71)。
ii. 教師有絕對且主動的權力發言—教師有領導權, “[T]he teacher does not primarily tell the student what to do, but rather tell them how to do a certain task”。
iii. 達成專業論述的兩種模式(Professional Discourse)—自主式(autonomous)與互動式(interactive)(72)
a. 自主式—教師採取『教』者的姿態,不另採納其他意見,以此直接讓學生服從其權威。
b. 互動式—以發問的方式『引導』出答案,或以發問的方式評估學生能力以確定教師權威。
iv. 封閉的教育系統內的獎懲。
v. 年齡的差距所造成的權威(73),倚老賣老,統治欲的滿足。
vi. 心理層面的親密感的需求。
vii. 教師對學生的恐懼—失去統馭權與為自己樹敵。(79)
C. 探試男性與女性對相同經驗的兩極看法。
D. 對比與對稱的結構
1. 『二角戲』—一男一女、一師一生、一強一弱。
2. 第一幕以教師John處於有力/利的地位,具有『發言權』,Carol則處於弱勢,無言。而第二幕彼此地位互換。
3. 語言暴力與行為暴力。
E. 曖昧與神秘性—真相的發堀
1. 轉變—Carol的態度與語言能力的改變。
2. 不說明每一幕間的改變。
3. 曖昧與神秘的劇終。
F. 問題討論
1. 你是否覺得在整部劇中,總是和其中一個角色站在同一陣線上?或是對某個角色的同情有所轉變?
2. 試著討論Carol與John對教育的看法,特別是第二幕中二人對教育的討論。 
3. 試討論「電話」在劇中的功能以及幾次電話內容的關係。
4. 雖然第三幕占了大多時間的優勢,但結局時她瑟縮在一角,口中說著 “That’s right”,你認為結局是否神秘不清?你喜歡結局嗎?
5. 試討論由Samuel Butler小說中引述的引言與劇本間的關係。
6. “Oleanna”從未在劇中提起,劇本開始時所引用的民歌詞如下“Oh, to be in Oleanna, That’s where I would rather be. Than be bound in Norway And drag the chain of slavery.” 另一段則是 “So if you’d like a happy life, To Oleanna you must go, The poorest man from the old country Becomes a king in a year or so.” 就我們所知Oleanna是個夢中國度,而也是十九世紀挪威裔美國人的烏托邦社區之名,根據這些訊息,你對標題有何看法?(Barnet 1003)
III. 紀蔚然之『也無風也無雨』
A. 探討家庭關係在物質社會下的扭曲與變形。
B. 逃避主義—出走主題的探討。
C. 紀蔚然說此劇唯一回歸野蠻、原始秩序,接受失序事實的嘗試。
D. 大量使用髒話,呈現語言暴力。
E. 呈現個人於其社會地位與頭銜之外的一面,避免職業典型的發生。
F. 預藉國台語夾雜之對話表現台灣的語言生態與表現寫實的語言使用情形。
G. 語言建構事實的政治性質疑。
H. 問題討論
1. 紀蔚然在前言中說道:「」你認為本戲其實仍在追求回歸家庭價值,或如作者所說的是一種回歸野蠻的呼籲?
2. 試討論劇中之「家」的場景佈置有何特殊涵義?
IV. 紀蔚然之『夜夜夜麻』
A. 『夜夜夜麻』:日復一日的麻痺人生。
B. 描寫中年人的「退化」,夢與理想的「沉淪」、「變形」。
C. 描寫「行尸走肉」型的角色(17)。
D. 當代流行文化的應用:今昔流行文化的比較。
E. 語言的多面性嘗試。
F. 語言上多方面的社會批判與自我反省,與枯坐麻將桌前的行動無能的對比。
G. 問題討論
1. 作者選擇四名主要角色的職業與社會地位上是否有獨到之處?安排是否得宜?
2. 作者使用的髒話是否過多、過當,並試著討論髒話在劇中是烘托了主題,還是有喧賓奪主之嫌?
3. 試考慮「麻將」的隱喻。
4. 試就技巧面比較本劇與Oleanna。
 

Works Cited
Dean Anne. David Mamet: Language As Dramatic Action. Cranbury: Associated UP,  1990. 189-221.
Hubert-Leibler, Pascal. “Dominance and Anguish: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he Plays of David Mamet.” David Mamet: A Casebook. Ed. Leslie Kane.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1992. 69-86.
紀蔚然。《夜夜夜麻》。台北:元尊文化,1997。
紀蔚然。《也無風也無雨》。台北:元尊文化,1998。

Bibliography
Barnet, Sylvan, et al. eds. Types of Drama : Plays and Contexts. 7th ed. New York:
Longman, 1997.
Carroll, Dennis. Modern Dramatists: David Mamet. London: Macmillan, 1987.
Cohn, Ruby. Modern Dramatists: New American Dramatists 1960-1990. London: Macmillan, 1991.
Savran, David. In Their Own Words: Contemporary American Playwrights.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 Group, 1988.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