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 相聲三部曲: Students' Response

 

 

Subject  賴聲川 相聲三部曲
Posted by  bucklee
Posted on  Tue May 30 07:31:07 2000

以傳統相聲段子的《那一夜,誰來說相聲》,風靡全台後。陸陸續續推出《這一夜》及《又一夜》來推展延續賴聲川的歷史及社會寫實的敘事作品。傳統相聲段子以說、學、逗、唱的基本功夫來娛樂大眾,同時也傳遞文化傳統。
《那一夜》大致上維持傳統相聲風格,並有戲劇的集體創作加入其中。首先以光復初期的台灣故事為出發點,著重於大陸遷台的外省籍人與台灣社會現象的互動。繼續倒退至抗戰時期、民國初年、清朝末年。以懷舊及復古的主題而言,這些題材仍然是百聽不厭。賴聲川提供個人及集體對過去的歷史、大時代的小人物的詮釋及刻畫。
《這一夜》 延續《那一夜》的故事架構,亦以華都西餐廳為契子。給人有種溫馨、似曾相識的感覺。時空設定在,兩岸分治後的各自發展現象。懷舊及追根的議題仍是此劇的重點。不過,在此其性質有結合戲劇因素,而成所謂的相聲劇,以戲劇為架構、相聲為形式及主題發展的中心。
若以三部曲來定位這三齣相聲、戲劇結合的創作,並不為奇。但若想要持續集體創作模式、有想要有先前的風格,這時我們可見到的是,一個看似社會批判意味濃厚但不見實質意義的雜亂拼貼。以整體角度而言,《又一夜》雖有延續所謂歷史記事的功能,但粗造且不成熟的議題探討,使得此劇並未有連貫且一致的風格、這就是所謂雜亂無章的空想及回憶。以個別段落而言,是有耐人尋味、可取之處。但就整題發展而言,我只能說可發展改進的空間人非常大。

 

 

 

 

 

 

Subject  相聲—眾人都記得的事,就叫傳統
Posted by  linethan
Posted on  Mon May 29 13:18:14 2000

相聲—眾人都記得的事,就叫傳統
  賴聲川的相聲三部曲—『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與『又一夜他們說相聲』,對於今日台灣保存、提倡相聲藝術的貢獻不可謂不大。賴聲川成功地把相聲藝術融入舞台表演中,結合了他向來情有獨鍾的戲中戲的模式,讓台上的相聲演員得以穿梭於一個不限定的時空中。以『那一夜』而言,劇中的時空由民國七十四年的當時往前推直到清末。其中欲涵蓋不同時代的主題的意圖由此可窺。
  選擇題材的好壞對一部以語言為主的戲劇而言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以『那』劇為例,『那』劇中所選擇的題材並非全然為當時台灣社會所關心的。然而正因為『那』劇不把創作的題材侷限於當時的社會現象,而在題材中包含了更廣的、屬於『中國人』的集體記憶與意識,因此『那』劇才能廣受歡迎。因為它所觸及的並非只有我們熟悉的現在還有過去,更包含了我們現在想要了了解的過去。藉著『那』劇中的『電視與我』一段,我們得以一窺台灣經濟與科技剛起飛的年代。『防空洞』裡我們看見了戰爭中百姓的百態與無奈。接著的『這』劇延續『那』劇的方向,以『逃難記』描述中國人在民國三十八年的那場大離散,以『難民之旅』與『四郎探親』道出分隔兩岸的中國人的悲歡。在相聲劇細心安排的『包袱』中被抖出來的不僅是觀者的笑聲,還有屬於中國人共同回憶與對現在社會的可能批判與期許。
在最近的一部作品『又』劇中,懷舊的氣氛明顯減少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近幾年來台灣社會因為繁榮所帶來的處於一個交界點的多方面的衝擊。依然是生在台灣的你我所熟悉的兩岸議題與屬於古老中國的過去,加以更當代的『術語』與現象夾雜其劇中。『又』劇展現了稍不同於前二部作品的風格。賴聲川的相聲三部曲,以其相聲結合戲劇的形式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新面,而藉著相聲的方式把各時代的議題道出,為
『眾人都記得的事』—傳統,作一保留,在此方面實是成功。

  賴聲川的相聲三部曲—『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與『又一夜他們說相聲』,對於今日台灣保存、提倡相聲藝術的貢獻不可謂不大。賴聲川成功地把相聲藝術融入舞台表演中,結合了他向來情有獨鍾的戲中戲的模式,讓台上的相聲演員得以穿梭於一個不限定的時空中。以『那一夜』而言,劇中的時空由民國七十四年的當時往前推直到清末。其中欲涵蓋不同時代的主題的意圖由此可窺。
  選擇題材的好壞對一部以語言為主的戲劇而言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以『那』劇為例,『那』劇中所選擇的題材並非全然為當時台灣社會所關心的。然而正因為『那』劇不把創作的題材侷限於當時的社會現象,而在題材中包含了更廣的、屬於『中國人』的集體記憶與意識,因此『那』劇才能廣受歡迎。因為它所觸及的並非只有我們熟悉的現在還有過去,更包含了我們現在想要了了解的過去。藉著『那』劇中的『電視與我』一段,我們得以一窺台灣經濟與科技剛起飛的年代。『防空洞』裡我們看見了戰爭中百姓的百態與無奈。接著的『這』劇延續『那』劇的方向,以『逃難記』描述中國人在民國三十八年的那場大離散,以『難民之旅』與『四郎探親』道出分隔兩岸的中國人的悲歡。在相聲劇細心安排的『包袱』中被抖出來的不僅是觀者的笑聲,還有屬於中國人共同回憶與對現在社會的可能批判與期許。
在最近的一部作品『又』劇中,懷舊的氣氛明顯減少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近幾年來台灣社會因為繁榮所帶來的處於一個交界點的多方面的衝擊。依然是生在台灣的你我所熟悉的兩岸議題與屬於古老中國的過去,加以更當代的『術語』與現象夾雜其劇中。『又』劇展現了稍不同於前二部作品的風格。賴聲川的相聲三部曲,以其相聲結合戲劇的形式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新面,而藉著相聲的方式把各時代的議題道出,為
『眾人都記得的事』—傳統,作一保留,在此方面實是成功。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