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計畫
(Fall/1999  ~  Spring 2001)
結案報告
I。第二年工作重點
II. 兩年工作檢討與展望
編號 課程名稱
教師
9 教學原理 賴麗珍
I。第二年工作重點:
 
I. 更新教材
這門課過去一直採用黃政傑主編的「教學原理」(師大書苑出版,民86),作為教科書,部分使用過這本教科書的學生曾反映: 本書的教學理論介紹比較艱深,不易閱讀。但是在其它教科書的內容完整性和新穎性不及該書的考慮之下,本課程仍舊使用該書作為指定教科書。89學年度,教學者終於決定更換教科書,一方面是因為有新的教科書出版,另一方面則是想試驗看看: 是否內容比較淺顯的教科書,有助於增進學生的理解並加強輔助教學的效果? 不過,教學者還是保留了以講義為主、教科書為輔的教學方式,只是和87、88學年度比較,教科書的使用程度略增,某些主題不再自編講義,而是指定學生閱讀教科書的某些章節。
  
再從教學專業的角度來看,教學者認為應培養學生獲得「理論和實務」兼重的能力,因此仿照某些專業的職前教育或在職研習之教材架構,將本課程的教材分為理論、應用工具和實務案例等三部分是可行的作法。不過這項教材更新的工作要留待九十學年度再著手進行。

II. 調整指定作業
和第一年的課程比較,第二年的指定作業稍有調整,主要調整的重點在於: 

1. 加重教學表達技巧的練習: 要求每一位學生必須拍攝一段模擬試教的錄影帶,並且和同學一起觀看錄影帶後,參考教學表達技巧的應用原則,歸納自己在表達技巧上的優點和需改進之處,例如眼神是否不定時移動,觀照到全班每一位學生; 講述教學內容時,是否發音正確、用詞清楚、句意明白; 以及肢體語言的運作是否適當。
2. 減少一對一個別教學練習: 此項作業的目的在使未具教學經驗的學生開始接觸教學實務,以及提供具有團體教學經驗的學生體會個別化教學的特色的機會,因此,這項練習的目的不在熟悉個別教學的技巧,從累計12小時的教學時數調整至6小時的教學時數,應該是恰當的作法。在第二年的計畫中,教學者做此調整,學生的反應尚佳。
3. 更強調分組合作學習: 未來的師資必須具備協同教學的能力,因此本課程的協同教學練習和網路資源應用練習等兩項作業,都要求學生必須做到最有效率的分工,使每一位同學的作品都能集結彙整成最完整的教學作品或資源,例如網路資源應用作業,即要求全組的應用策略重覆率在五分之一以下。


III. 應用多元教學方法
本課程的多元性,呈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引導學生認識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在教學上的應用,包括瞭解自己的多元智能優勢和弱勢、如何以多元智能將學生分組、以及設計教學活動和評量; 其二,本課程採用了許多的教學方法,含蓋學生在課堂上的分組協同教學模擬試教,本課程應用了加速學習教學法、個別化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例如成就小組區分法、拼圖法、小組遊戲競賽法)、創意思考教學法、價值澄清教學法、精熟學習教學法、練習教學法等等教學法。這些教學法都屬於基礎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未來的課程中可進一步修習「英語教材教法」,再深入學習英語教學的專用教學方法。

IV. 發展課程網頁
在第二年的計畫中,教學者請一位兼職工讀的同學協助設計「教學原理」課程網頁,主要是將上課用的講義及參考資料轉換成網路資訊,並且蒐集相關的網站資訊,提供學生或其它人士更多的學習資源。不過,在發展完成基本的網站架構後,教學者在考慮講義資料應否公開,以及應否採用更有效的網頁設計工具之後,決定於九十學年度重新設計課程網頁。雖然既有的課程網頁未能發揮功用,但是教學者對於使用課程網頁有新的看法和更強的信心,再配合教材架構的大幅翻新,九十學年度的課程網頁將成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媒介。

V. 課程評鑑
本課程在第二年的教學評鑑結果良好: 重要而具體的評鑑意見如下: 

1. 95%以上的學生同意本課程的內容豐富而充實。
2. 95%以上的學生同意本課程的組織與進度安排有系統。
3. 95%以上的學生同意本課程的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和預期的學習結果。
4. 95%以上的學分同意本課程的評分清楚、客觀、公平。
5. 約半數的學生覺得作業負擔過重。
在改進的建議方面,學生覺得教科書的使用可以更有系統、學生作業的回饋速度可以更快、以及指定作業的份量可以減少。
  
II. 兩年工作檢討與展望

茲分為以下幾點,說明從90學年度開始,對本課程的一些新構想: 
1. 重組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進度是以課程大綱中,教學者自訂的各單元進度為準,而非以教科書的各章順序為準,因此少數學生不習慣跳躍式的教科書研讀方式。教學者認為教學進度雖不必和教科書的各章編排順序一致,但若能一致則是最理想的。教學者目前慎重考慮採用Stephen L. Yelon所寫的「教學原理」(Powerful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學富出版)作為指定教科書,因為該書所述的教學原理更符合實際需要。該書的內容和現用教科書差異太大,若決定採用,必須重新修正教學大網的單元主題。另外,教學者也有必要配合教科書內容,重組講義的編排架構,將其分為理論、應用工具及實務案例等三部分,以協助學生兼具「教學理論和教學實務」能力。
  
2. 課程網頁更新: 本課程已經有一個以ProntPage 2000編寫的課程網頁,但教學者考慮內容的著作權問題,尚未正式使用。鑑於網路課程的格式更形活潑,教學者考慮重新以Dreamweaver等軟體編寫一個新的課程網頁,並由教學者自己設計和維護,以達到更佳的管理效能。另外,為豐富網頁內容,可以將學生的作品放置在網頁上,提供下一屆學生或有興趣的人士參考。
  
3. 學生教學能力的深化:教學者發現:學生在教學原理所學到的能力,未能充分轉換到之後修習的「課程設計」(教學設計)。教學者認為有必要仔細檢視「教學原理」和「課程設計」這兩門課如何銜接,使學生能更深化學習效果,以利將教學原理所學知能大部分轉換成學習「課程設計」所需要的先備能力。如此,也更能幫助學生延續應用英文專門能力,繼續學習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能。
  
4. 增加教學見習的機會: 本課程過去限於課堂上課時數有限,從未安排學生至鄰近國、高中見習教學活動。其實學生及早認識學校英語教學實務,有助其整合相關課程的學習,並能早日認清自己需要培養的專業能力。本課程實有必要安排教學見習活動,至少在一學期中帶領學生實地觀摩國、高中教學一至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