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原理


                   (三年﹔每年教授並累積教材)
               

          主持人姓名及職稱:賴麗珍副教授
         
        課程內容 課程大綱 閱讀書目 教學方法
       
      課程內容

      目的(除課程本身的目的和重要性外,更可說明與其他課程之配合以至對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的功用) 教學原理是教學相關課程的最基礎課程,學習者修讀後可進一步選修英語教材教法、英語教學法等進階課程。
       
       
       

      課程大綱

      無論學習者未來是否正式修讀教育學程,本課程都是培育英語師資的必備課程。
      學習評鑑: 個別化教學法練習40%、合作學習教學法練習30%、平時作業及測驗 30%

      各週主題及指定閱讀:

       9/22 課程介紹與緒論-- 教學的概念分析                   (ch 1; ch 3-3)
       9/29 教學的基本歷程與要素                        (ch 1-5, ch 3, ch 8-4)
      10/ 6  教學理論(一) 行為學派、認知學派、人本主義學派           (ch 2)
      10/13 教學理論(二) -資訊處理理論、社會語言理論、社會心理學理論  (ch 2)
       

            交個別化教學練習計畫
      10/20    教學設計— 意涵、理論依據、模式                         (ch 3)
      10/27 主要教學方法(一): 合作取向的教學方法                     (ch 4)
      11/ 3  主要教學方法(二): 個別化、情意陶冶取向  (期中教學評鑑)  (ch 4)
      11/10 主要教學方法(三): 思考啟發取向的教學方法                 (ch 4)
      11/17  主要教學方法(四): 實作取向的教學方法                     (ch 4)
      11/24  教學技術; 合作學習教學練習(一)                           (ch 5)
       
            交個別化教學練習結果報告
       12/1 教學反省; 合作學習教學練習(二)                           (ch 6)
       12/8 學習評鑑; 合作學習教學練習(三)                           (ch 7)
      12/15 教學評鑑; 合作學習教學練習(四)                       (ch 8、9)
      12/22  教師效能; 合作學習教學練習(五)                          (ch 10)
      12/29 教學研究與革新; 合作學習教學練習(六)                   (ch 11)
       1/ 5 合作學習教學練習(七)(八)
       1/12 合作學習教學練習(九)(十) (期末教學評鑑)
       1/19 總複習測驗; 學習心得分享
       

      作業說明:

      一、個別化教學法練習:

      覓妥一位教學的對象(家教學生、同學、兄弟姊妹…),事先說明此項練習的目的與需要配合的事項,參考教科書上的四種個別化教學法(見162-174頁)擇一進行四至六次(總計12小時)的教學練習,並就練習的過程與結果提出摘要報告與省思。 此項練習的目的在增進個別化教學的能力,其實施過程如下:
      1. 擬訂教學計畫—參考所選教學法之步驟或基本要素,針對實際教學的需要擬訂教學計畫(內容可包括單元主題、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評量標準及工具…..)
      2. 實施教學或安排學習活動—教學總時數需達到12小時,請就個別狀況規劃每次教學時數。在實際的教學內容上請注意安排學習策略的教學。
      3. 記錄每次教學過程與結果—以表格方式記錄較佳,格式請自行設計,建議包括的紀錄項目有:教學日期與時間、單元名稱、學習目標、教材、教學內容、學習者的學習情況(例如學習策略是否有進步?學習興趣是否提高?學習的困難何在?….)、以及學習評量方式與結果。
      4. 整理總結報告—此項練習完成後之總結報告分成三部分: (a)教學計畫,(b)各次教學紀錄表,(c)檢討與省思。檢討與省思部分字數至少800字,內容以檢討個人教學技能的優缺點、統整個人的教學觀念為原則,並特別指出五則改善教學策略的具體方法。
      ◎ 評鑑標準: 內容組織的完整性占60%,教學創意與省思深度 40%。

      二、合作學習教學法練習

      本練習的目的在體驗合作學習教學法的過程,全班依類科分組,每一組負責設計、執行及評鑑約一個小時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程序如下:
      1. 排定試教時段: 原則上以88年11月至89年1月在課堂上試教,試教時間總計不超過45分鐘,前六週每週一組試教,最後兩週每週兩組試教。
      2. 擬定教學計畫: 選擇某一單元為教學內容,參考合作學習教學法的原則與步驟撰寫教學計畫。計畫應包括教學前的準備、教學的實施、學習評鑑與表揚、團體歷程及教學反省等四部分的教學活動設計。試教前二至三週請先和賴老師討論教學計畫,以確定應用的教學方法及原則是否適當?
      3. 分工準備教材與實際試教(試教時各成員宜分配至各組協助教學)。
      4. 撰寫練習結果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教學前的準備、教學的實施、學習評鑑與表揚、及教學反省等,可就原來的教學計畫加以擴充。每位同學應分工撰寫,並註明撰寫者姓名。
      報告繳交日期: 課堂教學練習之後的兩週以內。
      ◎  評鑑標準: 內容組織的完整性占60%,創意占40%。

      三、平時作業及測驗
      就不同單元的學習需要,將指定不同的作業練習或隨堂測驗,請勿抄襲他人作業答案,一經發現抄襲,抄襲者與提供抄襲者該次成績均以零分計算,累犯者加重處罰。隨堂測驗目的在加強學習者的認知學習效果,以上一單元或本單元的重要概念及其應用為出題範圍,並事先預告或給予充足時間準備。最後一週將舉行總複習測驗,以教學原理的基礎知識為範圍,題型式可能為是非題、選擇題、及填空題,至少一週前會發給模擬題庫作為準備的參考。
       

      閱讀書目

      林寶山(民87),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
      黃政傑主編(民85),實用教學法系列叢書。台北市: 師大書苑。
      李詠吟、單文經著(民86),教學原理。修訂三版。台北市: 遠流。
      T.Armstrong著、李平譯(民86),經營多元智慧。台北市: 遠流。
      黃光雄主編(民77),教學原理。台北市: 師大書苑。
      黃光雄主編(民85),教學理論。二版二刷。台北市: 師大書苑。
       
       
       

      教學方法

      本課程兼重理論學習與實務練習,因此教師的講解只占約上課總時數的一半,其餘時間分配以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學演示為主,並配合討論、報告等多元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能體驗不同的學習方式。

      循序漸進,理論與實務並重。課程前半部著重基本教學原理原則的介紹,使學生具備基礎知識,「教學方法」單元則安排練習活動,使學生體驗多元教學法的差異所在;課程後半部除了繼續介紹教學相關概念之外,安排分組教學演示,使學生能夠快速應用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