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魯
|
<Top>
1.祕魯地理
2.
祕魯歷史
(1.)偉大的古代文明
(2.)征服
(3,)獨立
(4.)新共和國
(5.)太平洋戰爭
(6.)現代時代
|
課程名稱:
拉丁美洲史地
作者:
陳玉書、陳玟菁
資料來源: 舒小珠老師教材
圖像來源: 維基百科
製作日期: 13 Oct 2011
|
2.
祕魯歷史 |
(1)偉大的古代文明 |
其領土被劃分為三個主要地區,各有其特點:沿海沙漠,安地斯山脈高地和亞馬遜雨林之嵎角。秘魯擁有豐富的歷史背景,為印加帝國和殖民帝國的寶石,西班牙中部顯著古代文明的搖籃。
千百年前,西班牙征服了這片土地,而這片土地今日擁有複雜的種族及文化居於其上 。第一次在安第斯地區的主要文明被稱為『洽敏』(
Chavin),並在西元前900年至200
年間大放異彩,該文化主要位於高地區和秘魯北部海岸。
在洽敏(Chavin)文化之後,摩切
(Moche)文化(公元前200年至公元700年)興起
,它是在秘魯北部海岸較小的區域發展。該文化建造了兩座著名的金字塔,太陽神廟(
Huaca del Sol)及月亮神廟 (Huaca
de la Luna)。這兩座建築展現了摩切(Moche)文化對陶瓷藝術的高度成就。
Chavin
文化工藝品
<http://zh.wikipedia.org>
奇姆(Chimu)文化大約出現在
西元1330年至
1490間,出現在該地區的莫奇卡(Mochica)文化之前,印加人征服了奇姆(Chimu)的首都陳陳(Chan
Chan),並從那裡將財富和工藝品,運到位於東南方600英里遠的首都庫斯科(Cuzco)。
十五世紀下半葉後的100年內,印加文化日益茁壯,並逐漸能主導鄰近的城鎮,成為南美洲各國中,在哥倫布到來之前,最知名的國家。當西班牙人到來之時
,印加帝國,克丘亞語中也被稱為『塔萬廷蘇約』 (Tahuantinsuyo)或又稱“四個方向”(las
cuatro direcciones),其範圍包括現在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阿根廷北部和智利的領土。該遺址於1911年發現於馬丘比丘,為印加建築的典範。
 |
(2)征服 |
早在1531年,皮薩羅(Pizarro),帶領著
180個士兵和37匹馬,於海岸登陸,前往會見卡哈馬卡(Cajamarca)的印加皇帝
。當時阿塔瓦爾帕(Atahualpa)剛剛取得政權,並與他的同父異母兄弟瓦斯卡爾(Huascar)內戰中。
Francisco Pizzaro

<http://zh.wikipedia.org>
皮薩羅注意到情況上的優勢,俘虜了阿塔瓦爾帕。並以此要脅,讓阿塔瓦爾帕下令殺瓦斯卡爾,並使他為了讓自己重獲自由而付取大量黃金。但皮薩羅不但沒釋放阿塔瓦爾帕
,最後還判了他死刑。同年(1533年),西班牙接管了庫斯科和印加帝國,並橫掃中央海岸,皮薩羅成立於
1535年1月6日,,利馬城,這就是為什麼利馬被稱為『王城』(la
Ciudad de los Reyes)的原因。它的名字來源於里馬克(Limarc)河,其河口即為卡亞俄(Callao)港口。
利馬於1543年成為秘魯總督轄區的首都,也成為了西班牙帝國的主要城市之一。在利馬,建立了聖馬科斯(San
Marcos)大學,其為南美洲的前幾所成立的大學之一。黃金和白銀的輸出,是這個殖民地最重要的經濟活動。
1739年,藉著創建了在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Nueva
Granada),脫離了利馬當局。
 |
(3)獨立 |
在阿根廷和智利獨立後,約瑟夫.馬丁(Joseph
Martin)將軍,決定打擊西班牙在秘魯的勢力。聖馬丁(San
Martìn)於1821年7月攻下利馬,並於1822年12月宣布秘魯共和國就此誕生。
1824年,經過數場和胡寧(Junin)和阿亞庫喬(Ayacucho)戰役,聖馬丁終於完全擊退了西班牙勢力。
 |
(4)新共和國 |
祕魯在獨立後渡過了艱辛的第一年,。獨立運動的主要人物不是秘魯人,因此,有一個人物,其形象能團結整個國家。
1826年,上秘魯以玻利瓦爾(Bolivar)共和國(今日的玻利維亞)的名字獨立。玻利瓦爾,誰被任命為終身總統,但他1827年辭職。
在19世紀中期,秘魯在拉蒙。卡斯蒂利亞(Ramon
Castilla)將軍在任總統的期間取得了政治上的穩定,其又分為兩個時期:1845年到1851年,以及1855年至1861年。
當時國家經濟,由於鳥糞的緣故而蓬勃發展
,太平洋沿岸的島嶼的鳥類,其糞便為良好的肥料。
鳥糞礦

<http://zh.wikipedia.org>
|
(5)太平洋戰爭 |
存於阿塔卡馬沙漠中的硝酸鹽
,是導致智利和玻利維亞之間的衝突的主因,因為這兩個國家都對該項礦產有極大的興趣。秘魯與玻利維亞簽署了祕密共同防禦條約,智利將此舉解讀為對他的敵對行為。如果談判失敗,智利將宣布對秘魯和玻利維亞開戰,1879年4月5日,智利軍隊迅速擊敗秘魯和玻利維亞的軍隊,並佔領秘魯首都兩年之久。
到了1833年簽署的安孔(Ancon)條約,秘魯將塔拉帕卡省割讓給智利,並使塔克納(Tacna)和阿里卡(Arica)兩地讓智利統治了十年之久。
直到1929年,透過美國的調解,簽訂了塔克納
-阿里卡(Tacna-Arica)條約,智利方將塔克納省和阿里卡交還祕魯。
 |
(6)現代時代 |
自20年代起,左翼黨
APRA(美國人民革命聯盟)一直在祕魯的政治終佔有一席之地。
1980年底,經濟危機,販毒和恐怖主義的游擊隊滲透所謂的光輝道路,不斷地深入秘魯。藤森(Alberto
Fujimori)於1990年贏得了總統選舉。兩年後,藤森解散國會和專制權力。在二十世紀末,秘魯社會正在重建其經濟,工業和社會發展的信心。
 |
回<中南美洲西語國家歷史地理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