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巴拿馬國旗‧維基百科‧09
Aug 2011‧<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Flag_of_Panama.svg >
巴拿馬可視為是南美與其他大陸的連結,也由於人類的發明而連接了兩大洋─太平洋與大西洋,亦即巴拿馬運河。巴拿馬的海岸被許多小島與礁岩及沙洲所環繞,面對加勒比海岸可以找到1023個島嶼組成了博卡斯德爾托羅群島、慕爾達群島和聖不拉斯群島,而在臨太平洋的海岸則是有495個島嶼組成珍珠群島,柯義巴島等群島,其中形成了巴拿馬中最大的島群。
巴拿馬地峽被連串的山脈所穿越,四周散布著沃饒的谷地及平原,整個國家最高處則是巴魯火山。
向東行則有許多的叢林,也就是聖不拉斯山脈的所在。阿梭羅半島上以及南部則有些許的高地。巴拿馬是水文地理發達的地方,有480條河川向外流入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在會流入加勒比海的河川裡,像查格雷斯河,對運河的運作不可或缺的。較大的湖泊則為人工打造,為了幫助運河的使用,其中加通湖最大。
巴拿馬共和國領土面積75.51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490公里,北方為加勒比海,南邊則為太平洋,東方是哥倫比亞共和國,西鄰哥斯大黎加。巴拿馬被分為9個省分
以及兩個地方區域,1519年建首都為巴拿馬市,。貨幣為巴波亞,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非官方語言chibcha,
cuna,. Chocoe, guaymí, y “creole” del inglés等)國慶日為11月3日,是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的日子,人種為巴拿馬人。自然資原有銅礦、林木、即魚蝦等,主要的出口貨物則是香蕉、蝦、咖啡、衣服、魚類加工品及糖製品。

(2.)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通道‧維基百科‧09
Aug 2011‧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Panama-Canal-rough-diagram-quick>
世界著名的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運河,(變化成美州的泉源巴拿馬是種
的鑲嵌藝術
)在這狹小的土地上,和平共存著印第安原住民和西班牙征服者的後裔以及兩者的混血,還有來自非洲的奴隸的後代。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20
世紀,法國、美國、西班牙、義大利、中國、西印地安人的後代,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的移民,先是參與了國加鐵路的建設而後是巴拿馬運河。當巴拿馬仍屬於哥倫比亞時,往來巴拿馬與美國所憑藉的條約始於1846年國家鐵路的建造時,並在六年之後啟用。運河的啟用是個龐大的任務,充滿困難即延宕。1880年斐迪南·德·雷賽布也曾是蘇伊士運河的建造者,在十八年累人的工程後仍宣告失敗。
到了從哥倫比亞獨立時,在1914年8月15日與美國協議了水道的開通。控制運河的閘門,(巨大的搖晃?),借由不同的情況調節水位的高低來控制上頭的船隻。

(3.)庫納族

庫納族婦女‧維基百科‧09
Aug 2011‧<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Kunawoman.jpg>
1989年,庫納族人在巴拿馬約計有30000人,或者說,這個國家三分之一的印第安人口。他們聚集在聖不拉斯島,西方為柯隆省的加勒比海沿岸。她們有獨立以傳統模式生存,抗拒巴拿馬有關當局的程度如同先前抗拒西班牙及哥倫比亞的介入。1925年,在一場抗爭之後,政府與庫納族訂下和平條約。1972年名為聖布拉斯自治區,而後稱庫納族自治區。

回<中南美洲西語國家歷史地理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