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英文系網路輔助教學
文學教學與網路:

自我創作

輔大英文系劉紀雯

 

I。網路文本(超文本)的特色與教學運用

網際網路的流行是不爭的事實.幾年前台灣大多數使用者上網是以休閒娛樂為目的.[1]但是由於教育部目前承認大學非同步遠距教學的學分與並積極開發與實驗中小學之網路教材﹐而且一些大學也開設了網路學分班﹐網路教學目前正在蓬勃發展(前陣子報載甚至有時裝模特兒的網路教學).但是目前國內「積極」運用網路特色在文學教學的仍屬少數(見附錄一).

所謂「積極」運用網路特色,就是不限於以email 通信或是介紹一些相關站台而已。因此,在討論網路教學之前,我必須先解釋一下網路文本的特色。網路文本(或超文本Hypertext),就是以數位方式發表、非紙本的線性組合,並具有多重連結的文本 (Landow)。Landow 的討論教重批評理論,而李順興的討論則重在文學創作。我的重點則是以網路如何輔助文學教學。因此,我所討論的不只是超文本,而且是超媒體 (hypermedia);也就是包括多媒體文本的超文本(Hughes par 3)。我認為,網路的特色大體有四點:

  1. 多重連結,無遠弗屆;
  2. 多采多姿多媒體;
  3. 多元互動:不論師生都可以是作者,藉由多媒體網路的文字、聲音、圖像表達思想,更進而發表論文或創作。
  4. 網路可作為一個大檔案櫃,供老師儲存儲存、整理,以及不斷修改教材。
目前討論網路教學法最完整的應屬Web-Based Instruction這本論文集。 其中"Learner-Centered Web Instruction for Higher-Order Thinking, Teamwork, and Apprenticeship" (Curtis Jay Bonk and Thomas H. Reynolds) 中有提供利用網路作創造式思考、批判思考,以及合作式學習的方式; "Designing Web-Based Instruction for Active Learning" (Stephen J. Bostock) 根據電腦網路的五種功用(提供資料、工具、擬境、教導、溝通)提出在線上主動學習的可能性•本書中討論利用網路教文學的文章只有一篇(pp. 411-16),重點在使利用網路的連結功能將文本的不同部份,或不同學生的討論連結在一起,使網路知識不再是資訊,或是「網路」,而是「環狀意義區域──或是力量場域--使想法能集結,互相呼應,成為暫時的『家』」(412)。

本文不就網路知識做深入討論,而就網路的特色討論網路所輔助的文學教學應有(或可有)的優點:

  1. 以浩瀚網路為教室;
  2. 提供多采多姿的多媒體教材,以拉近學生對文學產生的距離感;
  3. 師生多元互動,多向學習﹔
  4. 教學整合、互相觀摩及自我創作.
但是在更進一步解釋這些好處之前,我先提出一些自己在從事網路教學所經歷的疑問,並解釋網路教學可能有的缺點.

畢竟,沒有一種教學法適用於所有老師和學生.

教學是不斷的傾聽和回答,傾聽學生和自己的疑惑,並隨時試圖尋找解答和作自我修正.


[1]  根據資策會1997年的調查:國人上網主要用途以休閒娛樂為最多佔51%,其次是學習37%.(洪世家 http://www.iiietd.org.tw/7inap/index.htm